400-603-8898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行业动态】整体家居的产品研发和策略
发布时间:2020-07-10发布者:俪诗橱柜

本文把整体家居缩略为“整家”作为要点涵义,从研发的角度,“整家”的“整”包含整体、整合的泛家居共识,也更为主动地拥抱整装,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下一阶段的产品和产品的研发有重要的帮助。


整家产品的研发,核心是体系化的产品,基因是数字化的运营。多品类少品种的精准市场取向和品质量化能力,通过设计端、管理端和产品数据后端的输出,以及前端的数据应用、数字方案营销和数字媒体推送演示等。传统的制造整合和软装集成,不是本文整家研发的研讨范围。


目前整家尚处于概念营销阶段,基本等同于柔性定制柜门墙+成品的强制配套,尚未形成有机的统一和颠覆的模式,这是整家研发的第一个目标和任务。柔性数码的全屋定制和成品集成的互联网+,十几年惯性形成的研发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合当下的产业和市场需求,整木、手工高定、建材全案和成品企业还要回补数字和信息基础。

抛开模式差别,包括头部企业在内,对于产品的变化和研发方向多少存在迷茫和误区。笔者以深耕其中的研发视角梳理本文,以为共飨。


、技术底层的创新是推动产业变革的力量:

定制设计回顾和当下研发状态


我认同段传敏先生的说法,定制家具的二十年是颠覆传统行业的伟大创新。这种创新是从技术底层的创新开始。2000年时,南林大杨文嘉教授的《大规模定制》被李连柱先生采纳,开启了中国自主的数控定制探索。虽然在更早的时间里,有一些工程定单企业开始使用加拿大的2020、法国的KithenDraw等橱柜设计软件和设备端imos(WCC前身),但真正把定制推向B端、满足C端不同需求的产业形态,是中国定制家具人、供应链上游和国产软件(含前端设计软件)十数年的探索结果。也许不远的将来,中国定制家具可以真正以独特的标准走向无人区,走向世界。


但是,从定制的能力到整家的品质,还有一段路要走,有效数字手段可以节省很多流程成本,产业还有新一轮的颠覆机会。研发是推动产业变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研发概念是市场定位取向、外观造型设计、材质工艺、五金结构和生活文化等。早期的定制研发,把材质花色、顶边柱门款、铝材等的研发与软件规则、数字录入、产品输出分开。15年前我们研发一款花色甚至要从木皮拼接扫描制版开始,为了纹理的逼真,甚至要跑好几次慕尼黑的夏特总部。一个系列只出一个小柜,制定好碰撞出孔规则,花费三个月到半年,然后由信息部门录入材质、参数和路径等,供拆单部门或前端设计调用。这种由数字底层反推产品的定制研发模式,虽然有些过时,但一些后入者仍然需要去解读和面对。


说它过时,是因为产业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软件的迭代和研发的前移,作为外观的研发,大部分已经由上游供链完成,比如各类面饰花色、铝型材、功能五金、智能嵌入、基础和材料科研等,总部研发剩下的只是审美取用和规则制定,导致同质化等一系列的产业弊端,阻碍了头部定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留给传统成品、终端集成和家居平台的超车机会。


当下定制家居领域的研发呈现出几个主要问题:


1、研发架构和机制不合理。很多企业研发的工作分属于营销、信息和制造部门,职责重叠和扯皮现象严重。外观颜值作为首要任务,研发人员甚至以抢花色、抢功能件的使用结果作为绩效来源,研发支出不合理,研发人员地位尴尬。


2、对产业的基础研究不够。不同材种特性、品类属性、流程、基础工艺、装配式部品、生活和文化形态等,需要包括设计师、工程工艺、IT人员和市场人员等的有机合作。


3、脱离C端。定制市场模式是由B端承担消费者责任(小作坊除外),总部研发对消费需求的敏感度降低。


4、大部分的传统工厂、装企、平台和终端公司没有自己的研发体系(产品系统)。有软件不等于有系统。两极分化愈趋严重。


、整家模式的研发调研和策略


1、市场

存量房、二次装修、改善升级等需求在家居消费中的占比日渐增大,收纳、文化、教育、健身等贴身的品质观念升级,硬装、固装、家品和软装的概念和形态发生变化,要求产品的服务和形式有所不同。比如,除了顶级私宅外,豪宅、大平层或以下的房型,硬装的造型趋向简单,在三通一平后基本可以靠门墙柜+成品的标准装配产生个性的生活空间,对固装和柔性柜类的需求降低,空间留白增多。在柔性能力、部品标准和成品独特性上,要有新的研发创新。


在体验和获客方面,从空间颜值逐渐过渡到以产品特色、空间细节和品牌内容的圈粉。



2、消费层级

幸存者偏差和网络的高度发达,加速提升了人们的设计审美和生活变革,风格和文化逐步趋同。在中国,无论哪种定位都能产生一定规模,取决于经营的职业圈子、独特性和文化属性。对整家研发的意义在于:提供足够容量的工具和精准可规模化的手段。精准是指市场的精准接受和设计数据的精准。比如,异形产品,你可以限量售价两万,也可以用标准部品在五轴数控批量后成本300。设计民主趋势是规模市场很重要的特征。


3、材质工艺、供应链和载体

泛家居的供应链已经比较成熟,给整家模式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也形成两种比较矛盾的关系:依赖上游供应链,产品同质化,但上下游又是弱势方,未形成良性伙伴互动。主要原因是定制产业的能力(材质和工艺)过于单一,竞争内卷化。整家多品类多材质的研发体系有更多的产品差异和品牌特质,供应链和载体之间相互尊重合作,形成有机商业模式。所以,我的产品图册后面一定是要放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LOG。


4、制造模式和整家平台

1000件和1件的成本趋同,是柔性数控的能力,但从1件做到1000件我们以往视为成品标准,但其实也是3D和数控的能力,区别在于部品的数字思维。不同能力之间的思维切换是整家模式的重要特征。“大而全”的制造或并购模式、“自制产品”营销噱头,与整家的趋势不符。大制造体系的垄断,既不科学也不合理。S2B2C模式过早地留在营销阶段,整家模式意味着一个全新颠覆的平台。所以,把不同品类材种统一在一个数字产品系统,又能协同部品流程是整家研发的核心工作。



、整家模式的边界和研发体系


整家与整装的边界是什么?关系是怎样?笔者认为整家模式的边界是三通一平后,从门墙柜开始的干法装配。在品类上顶多前移至可工业化内装,如免墙基底的硅酸钙板、竹木纤维等的工装模块产品,以及之后的房门、柜类、快装墙板、活动家具和软装等。与全案和整木的传统固装相比,整家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部品装配,从“拖泥带水”的手工模式到“干净利落”的标准品质,是泛家居产业的发展逻辑。


定制品牌升级整家和传统成品兼容定制,这两种模式谁更接近整家模式呢?取决于思维的切换和企业惯性的转化力度。目前都各有短板,前者在部品思维、流程和体系的有机结合上有难度,后者在数字产品的指数级变化、满足不同需求的信息化运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至于真正的整装(本文指包括土工水电等基装),我们经常与家装公司探讨的时候,开玩笑似地说,你们能不能放弃设计,只负责土工、水工,通管布线,然后整平,不考虑风格、造型因素。想象一下,美国中产独栋,几个工人一个礼拜装出现代经典。我们在数字应用上领先了,但家居基础研究却进入误区。以后我们有多少房子需要乱七八糟的室内造型?“看着BIM做施工”,是产业工具的进步,但还需要产业的基础标准。


整家需要拥抱整装,得有清晰的产品研发和强大的工具。否则就算与装企联营或者全链自营,也避免不了现有终端模式的诸多短板,但这可以看作是整家的1.0版。整家的2.0版应该是为装企、前后端提供强大兼容工具和流程合作,联营S2C的共享平台。


以下为ASONdesign的整家2.0研发体系。除了前后一体化和多品类统一操作的系统能力外,在多材种,如整木标准件、岩板、单品的有机结合,采用柔性定制+标准装配双模式,产品更直接、变化更丰富、流程和成本更低。



、整家模式的市场逻辑


定制时代解决空间收纳问题,用自己的柔性制造能力创造出从C到B的市场。我对市场开发的理解是:用你的创造力服务需求和创造需求的能力。


一方面,市场孕育新一轮的机会,另一方面,马太效应,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但整体而言,新一轮的增长均面临压力。我们现有的模式,定制也好,高定全案也好,能不能继续创造新一轮的辉煌?产业能不能公平地往前推?

可以肯定的是,下一轮的市场主体是相对的更大规模、更高品质和可持续的,甚至进入终极模式。高定全案针对市场的人群也可以是相对规模。整家模式的研发必须对这些变化有比较高的认知。


正像我们看回成品系列化年代,觉得LOWLOW的,把眼光放在五年后,看当下的做法也可能是不可理喻的。比如,我们把展厅店面做的不食人间烟火,真正到了客户家里不忍直视,消费者很惨,因为B端人员的设计与总部无关,总部只负责B端传来的生意,真正能够享受到优秀设计方案的消费者不足一成。高定全案虽然可以设计师直达,但落地过程和品质拖泥带水,一路折腾。再比如,头部品牌的主营业务很难外协,大而全的重资制造或并购,阻碍平台化的物联。这些现象说明当下的数字化和产业化还不完整,意味着产业还处于中期发展过程。整家模式不是营销的概念,要从产品研发端、流程和机制端改变。


整家研发承载着市场创新的背后逻辑,这些逻辑包括:


1、产品体系化


       面饰花色、门款和顶边柱的系列化,以及增加木门卫浴等就是所谓的多品类,显然是不够的。真正的体系化是从用户思维、数字底层、造型艺术和多材种产品属性反推出来的空间文化产品。不一定包罗万象,但一定是特定人群难以抗拒的生活组合。风格、组合形态在数字系统里是指数级的,既满足个性又能品质高贵地生活。具体到每个产品,我几年前与许柏鸣老师有过对话,我说,一个产品只有在体系化下才能好卖,单拎出来,啥也不是(艺术品除外),在一个体系下,要让空间消费变得难以割舍。



2、部品参数准确

       当下的前后一体化是基于假设的数据准确,比如,假设大数据提取的海量图库是正确的,假定B端传来的设计信息是对的,只要符合系统规则,都能前后一体。但这些目前只限于板式(模装系统除外)。这种假设明显的弊端是忽视不同产品的设计差异。所谓部品参数准确是基于不同产品的工艺流程、加工载体、材种属性、整体或变量的数据植入,实现包括实木家具的数控加工、标准装配和其它各品类的流程,及终端运作、消费场景呈现或还原的能力。整家产品研发不仅仅是外观和颜值上的审美。


3、设计直达

      设计直达指的是总部研发在系统的架构空间里有足够的空间设计标准,通过终培训,最大限度地避免前端设计师的随意性。这个思路我看到行业里有很多人提出,但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主导人员必须有强大的数字空间能力和市场判断力。


4、终端操作

  整家模式下,制造和终端的角色也许会发生转化。定制模式里,终端依赖于总部的系统进行设计下单,品牌总部依赖于经销商的设计、服务和转化。近期我与多位终端企业的沟通中,假如他们可以拥有产品研发和系统能力,下单总部也可以看作是品牌代工。角色的逆转是可能发生的整家现象之一,符合整家的市场趋势和逻辑。


5、生活和文化

      品牌的未来市场一定是满足生活和文化的同频。在整家研发里,产品体系和内容文化变得更加真实和深入人心。